跳到主要內容區

鄭永常老師專訪影片

【海洋般的寬闊視野 與無法澆熄的研究熱忱——鄭永常】

「如果其他領域的教授們有意願將研究與教學過程中的尖端科技以普及化的文字介紹給普羅大眾,將是一項人文社會科學的功德。」

畢生致力於史學研究的成大歷史學系退休教授鄭永常,在人社中心初成立時受邀擔任一項研究計畫的總主持人。有鑒於自身專業與過往經驗,他提出以「近世(16-19世紀)東亞海港城市研究」做為總計畫名稱,並廣邀國內、外學者共同組成堅實的研究團隊,在東亞海洋史的相關領域裡留下深切烙印。

計畫開端

鄭永常教授因其在東南亞史及中國航海貿易史等領域的卓越成就,於2011年暑假前夕受人社中心首任主任戴華教授邀請,擔任其中一個研究團隊的總主持人。當時中心的兩大主軸為「跨國跨領域的文史研究」與「高齡社會健康治理」,鄭永常教授因此提出過去曾在歷史系構思的「十六世紀東亞城市變遷史研究」為題。

「當時在歷史系是申請學校補助,可是經費只有八十萬,很難讓十多位參與的同事一起執行,因此改為年度專題,讓每位同事以自己專長領域做研究。」戴華教授在聽取鄭永常教授的報告後,認為這項主題可以逐步展開,最終定題為「近世(16-19世紀)東亞海港城市研究」——以臺灣海域為中心,向東南亞和東北亞發展,研究各港口城市的歷史意義。

放眼國際

「首先要組成跨校研究團隊,再逐步向跨國方向發展。」鄭永常教授的研究團隊以成大為中心,另包含中研院臺史所研究員與國內多所大學教授;團隊成員的研究範圍除臺灣,更涵蓋會安、廣州、新加坡、香港、檳城等等多座東亞及東南亞海港城市,「希望讓臺灣海港城市研究以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為研究平臺,凝聚東亞人文學者的研究力量。」

團隊每三個月舉行一次工作會議,除討論進度外,更使各子計畫主持人得以交流移地研究或國外田野考察時所蒐集的史料與執行時產生的議題。此外,亦舉行了兩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廣邀多名國內、外學者參與發表海洋文化相關論文。

2010、2014年舉行的海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鄭永常教授說,「這二次國際會議有助於研究團隊與國際學術界交流和合作,並提升研究能力。」他與團隊期望能透過不同經驗範疇或知識視野之間的交錯、對話與相互詮釋,為海洋文化研究打開一個多重視野的、積極整合的新局。

科學與人文的未來趨勢

   「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應該是開放性的,它不一定是人文社會學科領域的教師專屬,理、工、醫護、商管等等也可能出現十分出色的人文學說學者。特別是理、工、醫、商領域的教授,他們除了專門的學術研究論文外,普及的科普著作是提升人文學的重要一環。」

「以成功大學為例,理、工、醫、商是強項,人才鼎盛,如果他們有意願將研究與教學過程中的尖端科技、工商管理以普及化的文字介紹給普羅大眾,將是一項人文社會科學的功德。」鄭永常教授認為,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對高科技及工商管理有所認識,才能適應將來社會的生活需要。因此,他鼓勵其他領域的學者們從事科普著作,認為這是強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重要方向。

「理、工、醫、商領域的研究論文,一個星期便成為過去式,人文著作,百年仍有影響力。沒有出版品的大學,百年後便不為後世所知,即使存在,也只是一間大學而已。」鄭永常教授以對學術一貫的熱忱和熟慮,期許成大和成大人社走出自己的人文之路。

(詳盡完整全文收錄於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微光成炬》)                                                            瀏覽次數: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