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林從一老師專訪影片

【跨領域結合 大學和地方一起面對真實世界——林從一】

「人文社會結合科學,需要有中心統合,而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就是我期待把人文社會科學的力量彰顯出來的平臺。」

「科學、科技研究所面對的核心問題大都是複雜棘手的人類處境問題,而人類處境問題是科技、人性與社會三者互動中產生的,我相信也因此須以科技、人性與社會三者之間的互動方式來解決。」在2019年受邀科技部人文沙龍時,林從一教授曾於社群網站寫下這段話。曾任成大副校長、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主任、教育部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主持人、臺北醫學大學董事、政治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教學發展中心主任、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目前於華梵大學擔任校長的林從一教授,認為這些經歷深深影響著他所執行的計畫。

大學是社區的共同夥伴 陪伴地方社區長出力量

因為歷任人文社會科學中心主任戴華教授的關係,林從一教授參與人文社會科學中心計畫,後來成為人文中心的主任,當時主導研究主題是「臺灣學」其主要議題是「臺灣人如何成為臺灣人?」及「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臺灣?」其中特別強調結合研究、實踐與策展及使學術得以與社會結合、對話。當中「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臺灣?」更是臺灣學社會實踐的主要部分,而社會實踐的部分主要由深耕計畫的USR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執行。

偏鄉午餐計畫所建立的「校園食材資訊平臺」在當時也打通政府相關部會資訊經絡,匯流各部會農產產、銷、各類監督資訊庫的獲得行政院高度肯定,成為政策實施,這實現林從一教授所想像的:「大學不只是價值與知識的燈塔,而是社區的共同夥伴,最終是希望社區培養出自己的社會力,有能力解決問題。」

以社會實踐為中心 連結人文、科技、精神與物質

林從一教授表示,數位、無人車、無人機、AI等智慧都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裡,但再怎麼前進還是缺乏人類的智慧及心靈的寧靜,反而是傳統的人文社會科學應要努力的地方,因此成功大學這麼重要的學校,以工科為主,到後來醫科也成為標榜,這兩個議題在臺灣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人文社會結合科學較為後起,需要有中心統合,期待其將人文社會科學的力量彰顯出來,透過來自跨領域的力量,各自提供重要的觀點,不只從物理物質或技術角度看世界,也從歷史的角度揭發人文意義,社會學亦提供架構,使人類社會發現結構的意義。

了解人與土地的關係 結合社群力量共同解決當地問題

林從一教授表示,面對真實世界的問題,如何界定和解決是需要跨領域,無法從單一學科進入,而跨領域整合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同時也把人文社會科學的領域的根,包括自然科學、科技產業、非營利組織、政府和地區等元素拉在一起,再結合群眾的力量共同努力,並且抱持著夥伴的精神共同解決,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畢竟是個研究單位,老師們因實踐產生知識,再結合各單位共同行動。

林從一教授的盼望,就是大學和地方一起面對真實問題及有趣的社會,建立同樣的期待和價值觀,他說:「回到歷史軸線的過去,了解這片土地上的人該如何和土地產生連結、彼此產生連結、一起解決問題,就算大學的概念很模糊,不容易說,也可不能立即亮眼,但只要不斷地說、不斷地展現、不斷地去做,還是會被看見。」

(詳盡完整全文收錄於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微光成炬》)                                         瀏覽次數: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