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劉開鈴老師專訪影片

【歷史洪流中的熠熠光亮 重探安平婦女圖像──劉開鈴】

「這個計畫裡,我自己得到了很多的事情,這當中也有位我們的好朋友,從中心最先開始就加入我們,當她生病的時候,都不覺得她生病了,還跟著我們一起到安平去走讀,這也是在這個計畫裡面讓人非常懷念的和非常難忘的一個人、一件事情。」

成大外文系劉開鈴教授在性別意識、女性自傳等領域研究有成,「婦女安平圖像計畫」的順利與成功,有賴成大人文社會中心大力支持,凝聚了不同學門但志同道合的計畫成員,以自身領域的知識,在人社中心沃土滋養下,建立研究新視野,成就共善共好。

歷史:安平婦女的時代性

有感於「由外地遷入的女性或是在地的女性,包括先住民、閩南人、客家人、漢人,還有在臺南國際化的發展中漸漸湧現的外籍新娘,她們的樣貌、行止等卻不曾在既有的歷史記述中得到應有的重視」,劉開鈴教授召集了成大性別婦女研究中心以及臺南大學等來自文學、社會、醫學、管理與教育等不同學門之學者,獲得成大人文社會中心大力支持與補助,提出「婦女安平圖像」之研究計畫。她指出,「在這個跨領域的婦女安平圖像建構計畫中,我們希望將女性放入安平這個地方的社會文化脈絡中,自各面向進行觀察,再作立體交織。」

走讀安平:尋找女性圖像與記憶

談到本整合計畫案的構想時,劉開鈴教授表示,安平和她的生命歷程息息相關,除了是在地數十年的居民外,安平也是她與母親記憶的連結,她相信,在被賦予的宏偉歷史架構下,安平有著細膩的情感細水長流。發掘並勾勒在宏觀的歷史論述洪流中被忽略的婦女形象與主體性,成為「婦女安平圖像計畫」之構想與預期目標。

對談、書寫:聽見各種女性的聲音

「地方的探討可以由地方感著手,地方感是起自人所在的區位,還是人與地方的關聯(relation)」,是「婦女安平圖像計畫」所欲推敲規劃之所在。當位置被從浩瀚的空間 (space) 被定位出來後,成了地方 (place),之後就開始有名字、身分、地位與歸屬,更重要的是,歷經原民、荷蘭、中國、日本與臺灣甚至全球化時代等多元文化洗禮,安平的地方感也是「在地和全球交錯下的產物」,作為全球版圖的一部分,安平「與過去及其他或近或遠的地方,全都有複雜的關係」,因此,「婦女安平圖像計畫」以安平在地研究為基礎,不但可以與全球的地方研究接軌,進行對話;而且還可以寬廣研究視野,形成由安平出發重新認識世界的新方式。」

交織性:女性交錯的生命網絡

有別於編年紀事,劉開鈴教授指出,女性故事 (herstory) 的體裁或文體十分多元,如口述歷史、日記、書信等,女性記憶中的日常生活,「常被質疑為瑣碎,或只有狀態的描述」,然而,那正是女性「所被放置的社會位置與真實的心情;要為這些細節賦予意義,乃是有機會觀照全局,立足於後見之明,能將受訪者個人經驗與大時代背景相連繫,且責無旁貸的研究者。」

共善共好:人文關懷與科學發展的樞紐

劉開鈴教授對成大人社中心的期許是維護人文核心價值,不是墨守成規,而是要在舊有的基礎上,承先啟後,藉由過去的經驗融合新知,讓人社中心引領的議題成為有機體,保有延續性成長茁壯,激發更多議題討論的前瞻性與永續性。

(詳盡完整全文收錄於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微光成炬》)                                                                瀏覽次數: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