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楊芳枝老師專訪影片

【議題連結在地國際化 用知識解決社會問題——楊芳枝】

「回歸南方臺灣在地脈絡,成大人文社會議題開創國際鏈結」

再現:你的老年不是你的老年

面對高齡,大部分聚焦探討經濟發展和高齡人口照顧及安養需求等。成大臺灣文學系教授楊芳枝在研究中發現,「在臺灣,邊緣的身體,包括老人的身體,失能的身體,失智者的身體,移民的身體等等,一方面常常被消音在主流的,以年輕人或中壯年作為主體的消費文化裡,另一方面,但卻也常以負面的形象出現在社會新聞裡,特別是犯罪新聞」。

知識:解決當下社會問題

「老年人形象再現研究攸關大眾如何看待老年人,以及老年人如何看待自己」。專長研究媒體傳播文化的楊芳枝教授表示,探討媒體如何建構老人可以了解我們的文化提供什麼樣的正面或負面資源讓高齡者可以建構談論他們的生命,也可以反思我們文化對老人的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往往支持著不平等的社會關係,影響社會資源分配。楊芳枝教授進一步指出,「我們有必要研究並批判所謂的不正常或是邊緣的身體是如何被建構,以及這些建構如何支持社會的不平等權力關係,並藉此批判、改變這不平等的社會關係」。

楊芳枝教授表示,媒體再現複製也再生產所謂的漢人或白人、年輕的、身心「健全的」、美麗帥氣的等正常的與不正常的身體。「所謂正常與不正常或是邊緣身體所形構出來的意識形態,不只形塑一般大眾對不同的身體的看法,同時也影響到邊緣主體的身分建構、政府政策的規劃與實施,以及醫療體系的介入」,影響層面既全面又廣泛。

整合:跨域發揮研究量能

「社會當下的問題不會只是當下的,會跟過去的累積有關係」,因此,楊芳枝教授認為人文社會領域需要跨學科團隊整合,回到社會脈絡,實踐在地關懷。2013年「邊緣身體」研究計畫以人文社會角度切入身心障礙研究,有別於當時醫學領域,屬先鋒型研究,同時也透過跨校整合,擴大研究量能。

跨校、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團隊,涵蓋文學、語言、運動、醫療、文化研究等專業領域,以成大性別與婦女研究中心為主要聯絡溝通平台,推動各項學術性活動。回顧計畫執行過程,楊芳枝教授說,直到現在都還很喜歡的是跟大家一起討論。

楊芳枝教授認為,「知識生產是藉由大家討論激發的結果」。「邊緣身體」研究計畫團隊成員各有專業領域,透過讀書會建立共同知識基礎,以議題激發大家討論,過程中「彼此給彼此feedback,讓自己做的研究可以更不一樣」。

回到脈絡:議題連結世界

「任何的理論都有脈絡,是在地實踐的結果」。

人文社會關懷是全球共同議題。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生產如何介入在地、介入社會、介入世界。楊芳枝教授說,「我們要去跟世界的知識做連結,才能貢獻知識,讓我們的世界、不只臺灣,一起走向更好的未來」。

(詳盡完整全文收錄於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微光成炬》)                                          瀏覽次數: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