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甘偵蓉老師專訪影片

【以人文出發點 架構研究學術倫理之路徑——甘偵蓉】

「以人文關懷為出發點,找到共同的語言,尋求跨域合作,『以人為本』是科技文明蓬勃發展之核心價值。」

緣起:人文科學的研究倫理架構

出身哲學學門,甘偵蓉博士(現任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副研究學者)之博士論文聚焦人權概念分析與理論建構、社會與國際正義等議題,在取得博士學位之際,2010年時任成大人社中心的戴華主任認為,研究倫理治理架構的建置理念,正是為了保障研究受試者人權,因此延攬甘偵蓉博士進入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協助本校建置專門針對人文社科與行為科學領域的研究倫理治理架構,尤其是審查、諮詢、教育等方面的基礎研發工作。

跳脫框架:研究倫理治理架構建置的篳路藍縷

倫審會建構的過程當中,由於需要理解各個學門領域不同的屬性,她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從過去哲學領域擅長的概念與理論分析,進入經驗科學的領域,也特別感謝科技部與人社中心提供機會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受訓,瞭解並觀摩美國大學研究倫理中心在建置與操作倫審會的心得與建議,藉此反思臺灣學界如何截長補短。除此之外,人社中心也邀請國內各個學門研究卓越的學者前來演講與分享其專業領域的研究特色,甘偵蓉博士表示,這些經驗拓展了她的視野,有機會一窺各個領域與研究計畫的多元。尤其在辦理各專業領域的焦點座談會過程中,可以深入了解各學門間的差異性,更印證了研究倫理治理架構需要兼容並蓄,在遵守法規的前提下依照各學門差異量身訂做。她也期許,研究倫理治理架構應該致力簡化審查所需表單及程序,以真正有實質且效益的方式協助研究人員保護研究參與者權益,真正回歸到以(研究雙方中的)人為本之初衷。

從研究倫理至研究誠信/學術倫理,一路走來她相當感謝校內外許多優秀學者的不吝分享自身研究經驗與協助,尤其曾任倫審會主委的戴華教授、教育所陸偉明教授、護理系黃美智教授等,都給予她相當多的啟發與指導,讓她學習良多。對於有幸親身參與本校從研究倫理到學術倫理的治理架構建置,甘偵蓉博士對人社中心抱持著相當大的期待,期許兩項倫理業務在執行上能更加活化,吸取研究新知,不受限過多的行政流程與文件表單。

跨域:想像不要被侷限

在應用倫理與實務領域耕耘多年,甘偵蓉博士目前認為要建構良好的應用倫理學理論,至少需要做到兩件事情,一為「對在現實世界所發生的現象或事件要說清楚,抓得準」,二為「所建構的理論要有用,有助於人們對於相關現象的瞭解,或是思考未來應該如何採取行動或是採取正確的判斷」。她特別感念人社中心10年的訓練,有機會接觸很多不同的學門,也認知到對於同樣事件或現象,各學門的觀察與切入點也不同,有助於培養她跨域的思維,跨域合作是甘偵蓉博士覺得現階段人社中心的重要方向。她勉勵人社學者可主動自我充實,理解合作方的詞彙,耐心用對方懂的語言去溝通,培力自我增能,進行跨域合作,發揮自身的影響力,不要限制自己的想像,與其他學門找到共同的語言,進行跨域溝通,發揮人文社會中心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

(詳盡完整全文收錄於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微光成炬》)                                           瀏覽次數: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