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劉世南老師專訪影片

【高齡社會與長者健康 恬淡生活的意義幸福——劉世南】

「告訴別人如何生活得更好,是件神聖而謙卑的服務工作。」

劉世南教授一直以來關心什麼是對長者最好的生活安排。十多年的研究,他從銀髮族的生活型態與需求、高齡社會來臨的社會規劃、人本的智慧生活科技,以及文化與意義幸福,一路探索。

未來銀髮族的生活型態與需求

劉世南教授正式參與高齡社會的研究,是從2004年開始。當時工研院的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從美國把他找回來,主持未來新生活趨勢與科技需求的研究,目的在預測分析高齡化社會的新興產業。他當時建構了「理解未來銀髮族生活型態與生活需求的分析架構」,指出四項影響銀髮族生活的未來趨勢,分別為(1)「社會環境的轉變」,也就是高齡社會的來臨將構成的「生活結構」;(2)「未來前瞻科技的發展」可預見的新「生活機能」;(3)「經濟全球化」所展開的「生活範圍」,以及(4)「文化價值的遷變」所表達銀髮族的新「生活態度」。

面對高齡社會來臨的社會規劃

劉世南教授參與林萬億教授所領導的「高齡社會的來臨:為2025 年的臺灣社會規劃之整合研究」的長期計畫。這是項編隊完整的大型研究,分別有健康照顧、社會照顧與社會參與、經濟安全、住宅、高齡就業與人力資源、交通運輸交通等各層面來探討高齡化的社會衝擊,必須要有哪些社會設計的準備。團隊以「以社區為基礎的行動研究」(community-based action research, CBAR),研究對象選定臺南縣西港鄉、臺北縣板橋市,分別代表臺灣鄉村與都市社區。當時總計畫的基本價值,是實踐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倡議的「積極的老化」(active ageing),和「有生產的老化」(productive ageing)的主張。劉世南教授當時研究促進友善與支持長者的工作設計與條件。

人本的智慧生活科技

劉世南教授參與當時國科會所推動「智慧生活科技」生活實驗室(smart living technology, Living Labs)的大型計畫。他因此結識後來的「橘色科技」(Orange Technology)團隊。團隊成員是一群資深優秀的科技學者,希望能夠積極地結合科技與人文,提倡科技的發展應關心幸福、關懷及健康。後來,他促成成功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了兩校的「正向社會科學的聯合研究中心」(CPOSS)。

恬淡生活的意義幸福

將意義與享樂兩種幸福區分,確實幫助人們對很多現象的理解。其中就是劉世南教授一直關心的:什麼是長者所追求的幸福生活。

' 劉世南教授從心理學研究實踐至科技與設計的應用,其中研究的態度有些積極有些保守。積極不僅止於現象的描述與理解,而更進一步希望能發展改善與增進的科技與設計;而保守是更虛心反省是不是使用者所需求的人本關懷。最近有關文化的研究也提醒他必須考慮到不同文化下對生活追求的信念、價值與規範。恬淡生活的指出,就是一種考慮到文化底蘊而對長者生活設計的一種實踐。

人文社會科學的想像:人本科技

從最早戴華主任帶著成員跟香港中文大學的互訪,以及場域的實踐,促成最後成立兩校的正向社會科學聯合研究中心。這不僅是一項跨領域議題導向場域實踐的研究計畫,同時也啟動了人文社會科學與其他科技,教育,以及醫學的合作。劉世南教授十分期待成大人社能夠持續支持校內的研究,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上,扮演跨域跨界的整合引擎,支持學校研究教學與產學合作。未來在成功大學完整的科技與醫療的學術能量之下,也能推動更具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的研究教學活動。成大人社中心不僅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更是一個積極的觸媒:成就完整的人本科技的發展,這將是成功大學另外一個代表性的學術貢獻。畢竟,告訴別人如何生活得更好,是件神聖而謙卑的服務工作。

(詳盡完整全文收錄於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微光成炬》)                                                                      瀏覽次數: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