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慧老師專訪影片
【全臺首座高齡友善樂智園區 從在地、醫學、空間與科技出發──張玲慧】
「當人社中心這些很有力量的成果展現,我想大家是會被感動的。」
「對於一個一直待在醫學院的老師來說,如果想要跨出醫學院,人社中心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平臺和機會。」職能治療學系的張玲慧教授回想最初受到政治系教授梁文韜邀請參與人社中心計畫,「當時時程很緊湊,每週都有一次meeting,並且每幾個月在人社中心都有一次報告。」人社中心一開始決定著手計畫的初衷也很純粹,希望能以一個跨學院合作的方式,讓各多元專業領域的老師一起合作,提供好資源、好平臺,激發無限可能。
超越國際侯格威失智村,屏東縣西勢村打造樂齡無邊界全新樣貌
張玲慧教授分享著手屏東縣西勢村樂齡計畫,「吳副縣長給了大家一個很特別的想像,國際上也從來沒有先例這樣執行過。」從與建築系的宋立文老師、人社中心的盧紀邦研究員等開始討論,最一開始的發想是希望可以超越荷蘭養老樂園失智村,從改造現有的社區環境開始。
屏東西勢村的夢想做得更大更遠,張玲慧教授和計畫團隊希望打造一個「純天然」的真實社區暨失智園區,讓老年人們可以自在的在自己熟悉的社區當中活動,一樣設有商家、警察局等等,不同的是西勢村樂齡園區決定取消所有人工的邊界設置,「我們希望建造一個沒有『門』的日照中心,讓老人家們可以在這邊不受限制的自由進出。」
樂齡園區結合客家文物館 永續發展新興社區照護模式
「其實我們最終的夢想,是希望可以做到不論今天這個對象是不是面臨失智或者失能,更廣泛的是可以服務這個社區的所有居民和銀髮族,讓他們能夠在這個社區裡面,得到好的照護、也有很多樣化的健康促進活動。」張玲慧教授提到,當時的想法是,透過這麼多人的心血努力將這個樂智園區建立起來,如果屏東縣的人只有西勢村居民能參與,不免有些可惜。
「能夠參與這個國際上還沒有完成過的願景,我們都非常高興。」以這樣的角度切入,某個程度上也建立了一套很好的開放性失智照顧模式,更能將最初設定的照護對象「日照中心的長輩」,擴展成為「整個社區」,為社區的每一位居民,都能夠做到失智友善的服務與照護,甚至可以作為一個示範園區,讓來到這邊旅遊的遊客,一眼就能夠了解原來失智友善社區是這個模樣,
人文思維涵養深厚醫學量能,以人本社會體現關懷溫度
職能治療專業的張玲慧教授,結合人文思考底蘊,以人本出發用最溫柔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個案,「以一個醫學院老師的角度來看,我想我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期待,應該會放在關懷社區生活這塊。」醫學領域會越學越專精,其中的分類分得非常仔細,「我常常覺得我們醫學院的學生,學到最後都會去鑽研一些技術上、追求技術的專精,但是醫學基本上是人啊!如果沒有人,那又何來醫學?」
整合專業學術落實社區實踐 勾勒大學社會責任夢想藍圖
「人社中心對我來說,是提供一個平臺,讓想把專業學術帶到社區實踐的老師,可以有一個很好的管道發揮。」張玲慧教授舉例,如果是靠自己的力量要進到社區,也許會找自己原來就認識的幾個機構合作;但加入人社中心之後,會和許多老師進行合作,也因此有機會進到不同的社區當中,彼此交流經驗、資源和人脈。
(詳盡完整全文收錄於 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微光成炬》) 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