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活動資訊】
I 主題: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
I 講者:劉介修(成大醫院老人醫院籌備處醫務秘書暨主治醫師)
陳俐伊(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個管師)
吳易澄(新竹馬偕醫院主治醫師)
I 時間:2021年11月21日(週日)下午2:00-4:00
I 地點:線上講座(會議連結將於活動前寄信通知,即時資訊請密切關注粉專)
I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
【內容簡介】
我期盼這個社會能有允許我們這麼說的價值觀和資源:「別怕,我們會照顧 你,幫你減輕疼痛,見證你的痛苦。不會的,我們不會殺死你。」── Karen Hitchcock《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六月的成大人文沙龍,想邀請大家一同探討「老年歧視」。這是我們肯定都會遇到,或正在經驗的。從我們的祖父母、父母,到我們自己、我們的孩子。

這場講座,源自一本特別的醫療散文集──凱倫.希區考克(KarenHitchcock)《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作者透過生命經驗與臨床觀察,對安樂死、臨終照護、預立醫囑等課題提出許多見解與省思。當社群被碎裂化成許多個體,當一身病痛被分類成各種器官,當治療被支離成許多專科和地點,當市場彷彿提供了多樣選項與服務,當「尊嚴」、「尊重」、「選擇」看似如此正確而人道,當社會逐漸把失去同理心,偽裝成同理心。這本書提醒著當中可能存在的年齡歧視,以及被忽略的社會責任、結構性支持,與人性需求。

我們將邀請三位本土醫護工作者來談談臺灣的現狀。聽聽他們從臨床視角,實作經驗,思索倫理、制度問題,並從具體的環節,探討這個社會可能的共同行動。劉介修──老年學醫師,同時也是社會政策研究者,將和大家一同探討,這個社會關於「老年」的文化、價值觀與制度,如何細緻地轉型和改變。陳俐伊──個案管理師,在長年的照護經驗裡,體驗社會對受苦者自我放棄的「默許」,想邀請大家從「照護」的邏輯和角度,看見每一個生命面對疾病時的努力,以及社會應有的尊重、耐心,與支援。吳易澄──精神科醫師與人類學者,希望在這場分享裡,談談當代老年精神醫療的實作困境與人類學式的反省。

【講者簡介】
I 劉介修
(英國牛津大學社會政策博士/成大醫院老人醫院籌備處醫務秘書暨主治醫師)
從家醫科走到老年醫學,目前正參與成大老人醫院的創建。關注社會政策面,試圖在醫療與社會斷裂的現狀下思索新的可能。除了行醫與研究,亦積極透過讀書會、研討會,串聯各科室,邀集跨領域的討論。

I 陳俐伊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碩士/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個管師)
從事護理工作多年,碩士論文《協商分類:臺灣急診五級檢傷分類實作分析》曾獲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論文獎。撰寫過多篇推薦序文、書介,內容皆深刻反映出其豐厚的臨床經驗與思索。

I 吳易澄
(英國杜倫大學人類系博士/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暨主治醫師)
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關心的事物很多,凡是與社會、文化、環境、人有關;投身的工作也很多,診療、田野、研究、寫作、社會運動。相信改變的可能與困難,所以總是敏銳地看,細膩而溫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