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全球脈絡下的流亡」國際工作坊

一、宗旨
本工作坊由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共同主辦,以流亡藏人為核心,開展離散、社群認同等議題的研討交流。

成功大學人社中心近年推動「臺灣學」,旨在重新理解臺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同時檢視看似尊重多元的臺灣社會,深入探討源自族群、階級、性別、政策、社會支援體系等多方面的困境與矛盾。作為研究中心,我們致力建立跨系所、跨校、跨國、跨領域的研究團隊;同時,我們也努力與相關議題所涉的社會團體進行連結,架構出貼近於臺灣境況的研究主題,透過公眾對話、社會協作,努力跳脫論述面的侷限,延伸出不同的社會實踐可能。我們從「臺灣人如何成為臺灣人?」的提問出發,致力三個議題的經營:1、遷徙、跨界與多元故鄉:在全球脈絡下,重新思索人類的移動,分析離與返的政治社會經濟因素,論述再故鄉化或多元故鄉的認同過程,理解共同體的矛盾、認同與記憶政治,探討未來社會的可行方案。2、沒有歷史的人:聚焦主體的生命經驗、行動與思想,發展基於實踐公平正義價值的歷史研究行動,關注因戰後政治社會情勢變化、學術慣習而被放棄的議題或人,期能回應社會的公義需求,進而開展人文社會研究的另一種實踐路徑。3、成為現代公民之路:從世界的近代變動及國民國家的生成演變,探討成為現代公民的歷程與問題,理解這段既是受迫也是行動的歷史,再思殖民現代性、現代國家管理機制、人們的身體經驗,及無數群體或個人追求公平社會、思索共生可能的實踐。我們嘗試透過結合研究、實踐、策展、社會對話的學術方法,回應臺灣學的核心關懷──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臺灣?今年,呼應本校九十周年「藏行顯光,成就共好」的核心價值,人社中心將持續發展成大的學術特色:自由精神,南方觀點,和土地接近,且專注每一步。以及人社中心以「人」為本的基本精神,致力經營歷年的人權與社會議題,探索真正的共生、共創、共好。

本工作坊的籌劃,源自前年度成功大學「沒有歷史的人」國際學術研討會所奠定的合作基礎,當時我們共同討論了許多在大歷史、國家史、民族史裡難以定位之人。其中觸及了現今也許就在我們身邊,許多因歷史、政治、社會、婚姻等因素而被迫成為沒有身分或處境尷尬的「國境漂泊者」;也探討了大時代的離散經驗,關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在分裂時代與世界局勢下移動的人與族群。這些主題中觸及不同的遷移、流亡、難民議題,它們之間存在許多值得深度探討的相關性。特別是流亡藏人議題,與臺灣似遠而近,其與當代臺灣的國際處境、政經型態、文化政治、身分認同等議題,實有許多相互連結與參照之處,值得受到關注和討論的機會。

二、活動資訊
會議名稱:「全球脈絡下的流亡」國際工作坊
會議時間:2021年7月24日(六)上午09:45-下午4:00
會議地點:線上工作坊(視訊軟體Cisco Webex)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協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

三、形式與流程
(一)線上討論會
發表人報告15-20分鐘後,自由討論交流。
1. 主持人:5分鐘
2. 發表人:每人15-20分鐘
3. 自由討論:共50分鐘。發言或提問者,一人每次2分鐘為限,或以主持人所訂時間為準。發言時請先介紹姓名、單位。
(二)線上放映
影片:《心子》林麗芳/64min/2005/彩色/中文/國語,藏文/HD/紀錄片
簡介:「心子」意指藏傳佛教中,盡得高僧上師加持及傳承,在喜馬拉雅山上印度大吉嶺米麗寺,有一位老師喇嘛欽列,帶著一群正開始探索生命的小喇嘛,如何成為弘揚佛法的傳人。在山上,喇嘛老師不只傳授經文、佛法與藏文、英文,也教小喇嘛什麼是愛與慈悲。從課堂上的學習,到生活中的修習與嬉戲,從波卡仁波切的開示,到喇嘛欽列與小喇嘛的傳承,以及藏傳佛教中的家庭生活,本片平實紀錄他們的生活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