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沒有歷史的人」國際學術研討會

【基本資訊】
名稱:「沒有歷史的人」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20年11月13日(五)-14日(六)
地點:成功大學圖書館B1會議廳(成功校區)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文學院

【活動簡介】
湮沒者無須恆黯淡。這裡有群踏實有趣的掘土者,他們是年輕學人、社會運動者、藝術工作者,讓無人知曉的亮光,沒有歷史的人,在2020年,以不樸實低調之姿登場。這會是一場讓您想全程參與的國際學術研討會,誠摯邀請您。

「沒有歷史的人」是成功大學「臺灣學」計畫下的核心議題之一,關注因戰後政治社會情勢變化、學術慣習而被放棄的議題或人,期能回應社會的公義需求,進而開展人文社會研究的另一種實踐路徑。2019年,我們透過「沒有歷史的人」論壇,探討了外省人的白色恐怖、樂生療養院的保存、紅葉少棒的再現、戰死在南洋的臺籍日本兵之親屬。2020年,我們將以「沒有歷史的人」為主軸,討論在大歷史、國家史、民族史中難以定位之人。包含在現今臺灣,或許就在我們生活周遭,許多因歷史、政治、社會、婚姻等因素而被迫成為沒有身分或處境尷尬的「國境漂泊者」;我們也將討論,戰前曾有一群「殖民者」的「職人」來到臺灣,他們開啟了一些文化產業,卻又神秘地消失在歷史中,他們對往後臺灣的文化、藝術,究竟留下了哪些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影響?再者,我們將聚焦大時代的離散經驗,探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分裂時代與世界局勢下移動的人、族群,及其生活變貌,如臺灣「外省人」、香港僑生、日本臺僑、二戰期間被動員的朝鮮及臺灣軍屬等;進而,我們希望從女性行動主體的角度,追索百年來臺灣的女性運動者、政治受難者,了解她們承受的政治暴力創傷與多重受迫經驗。最後我們將探問一個關於「人」與「史」的基本問題。在臺灣,民俗與歷史的關係經常相連,然而「民俗」,究竟是不斷被重塑的傳統?亦或在歷史中屹立不搖的遺產?一直以來經過藝術家、研究者,甚至國家再現的「民」,是什麼「民」?為何「民」?民俗或俗民,該說是沒有歷史,亦或被過度歷史了呢?我們將從信仰、藝術、醫療等角度,再探民俗與歷史的關係。

【會議子題】
1.女性政治受難者
2.沒有歷史的職人
3.大分裂時代下的人
4.國境漂泊者
5.消失與紀錄
6.誰的「民」與「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