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中國派的誕生及其演變 - 從1970年代的台灣到2010年代的中國」
在1971年台灣淡江大學舉辦的第一回國際比較文學會,四名台灣的研究者提出「中國派」的比較文學構想,之後以1973年創刊的學術雜誌《中外文學》為主要舞台展開討論。不過,陸續的討論未獲足夠的成果,1980年代末以降便逐漸式微。其背後可舉出以下原因:隨著解除戒嚴令後台灣社會的變化,比較文學界也快速本土化=台灣化,其主軸從西洋文學與中國古典文學為對象的比較研究,移轉為西洋文學與台灣近現代文學的比較研究。
另一方面,進入1980年代後的中國,比較文學作為新興學問而制度化,1985年創立中國比較文學會,「中國派」比較文學討論的舞台完全移轉於此,展開活潑的討論。在學會刊物《中國比較文學》的創刊號,提出「中國派」的建構,經過40年的今天,現任中國比較文學會會長的曹順慶氏積極提出「中國派」的新方向。
本次講座將探討,1970年代初出現於台灣的中國派比較文學相關討論,到了80年代移到中國大陸後至今,如何變化、發展的過程。另外,將試著考察特地將原為跨國文學(史)研究而興起的比較文學冠以國名之必要性或政治性,及衍生的問題。
【活動資訊】
主題|「比較文學中國派的誕生及其演變──從1970年代的台灣到2010年代的中國」
講師|橋本恭子
主持人|蔡玫姿
與談人|陳昌明
時間|2019年10月26日(週六)10:00-12:00
地點|成大奇美咖啡館
主辦單位|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文學院
另一方面,進入1980年代後的中國,比較文學作為新興學問而制度化,1985年創立中國比較文學會,「中國派」比較文學討論的舞台完全移轉於此,展開活潑的討論。在學會刊物《中國比較文學》的創刊號,提出「中國派」的建構,經過40年的今天,現任中國比較文學會會長的曹順慶氏積極提出「中國派」的新方向。
本次講座將探討,1970年代初出現於台灣的中國派比較文學相關討論,到了80年代移到中國大陸後至今,如何變化、發展的過程。另外,將試著考察特地將原為跨國文學(史)研究而興起的比較文學冠以國名之必要性或政治性,及衍生的問題。
【活動資訊】
主題|「比較文學中國派的誕生及其演變──從1970年代的台灣到2010年代的中國」
講師|橋本恭子
主持人|蔡玫姿
與談人|陳昌明
時間|2019年10月26日(週六)10:00-12:00
地點|成大奇美咖啡館
主辦單位|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文學院